DSC5073
新聞報導
NEWS REPORT
5a1ffc13 d037 4931 9199 9a8ee2c9bfc1

因為有愛,我願同行 林政鞍老師推動卓越醫工十大願景

愛 是教育的主導力量

中原大學生物醫學工程學系副教授林政鞍研究能力備受國際矚目,其大學、碩士、博士養成教育均在中原大學完成,是本土博士卻榮獲全球知名科學期刊《Nature》雜誌專文報導,成為我國第一位獲得國際頂尖科學期刊專訪的青年科學家。

難能可貴的是,林政鞍除了研究傑出,亦相當重視後進學生人才之培育,發起「卓越醫工大願基金」計畫,站在前人的高度思考能為中原、為醫工做些什麼?這十大願景傳承了中原「全人」的教育精神,有著希望與盼望。(下圖為2016年12月林政鞍(左一)與恩師張恒雄(右一)榮獲第十三屆「國家新創獎」之「企業新創獎」)

(圖)2016年12月林政鞍(左一)與恩師張恒雄(右一)榮獲第十三屆「國家新創獎」之「企業新創獎」

中原求學找到自信  培養人格

1972年在韓偉院長(時為中原理工學院)向教育部極力爭取下,中原大學成立全國第一個醫學工程學系,45年來培育畢業系友已逾3500人,擁有全國最多的醫學工程系友,造就早期中原醫工校友布局台灣之先機。

(圖)2010 SPIE青年研究學者獎

2010年林政鞍研發出以螢光奈米金粒子作為細胞追蹤生物探針,使用於疾病診斷及追蹤治療,引起國際注目,成為我國首位接受《Nature》專訪的青年科學家,科技部為此特地召開記者會隆重介紹林政鞍的研究成果;同年,他獲頒美國「2010 SPIE青年研究學者獎」,是該獎項開辦以來,唯一獲此殊榮的亞洲人。

不過這樣的發展,是林政鞍來到中原以前所未料想到的。當年林政鞍因緣際會進入中原,高中立志當物理科學家的他,從小體弱多病常看醫生,父母希望他從醫,在選填志願時看到「醫學」工程學系似乎跟醫學沾上邊,填了給父母一個交代,沒想到誤打誤撞進入中原醫工,甚至一路念完碩士、博士,而後留在中原任教,對於這所孕育他的母校自有一份特別深厚的情感。

當年以第一名從高中畢業,林政鞍來到中原不想當乖乖牌,決定往社團發展,他在中原合唱團找到歌唱的樂趣與自信,充分體會到中原合唱團宗旨所說:「因為歌,因為愛,所以我們同在」,在社團不是只來唱歌,更重視的是彼此之間的交流關懷,在一個愛的環境裡共同成長。

1995年,中原大學40周年校慶在國家音樂廳舉辦音樂會,還是大學新鮮人的林政鞍跟著合唱團學長姊及教職員一起登上國家音樂廳舞台,他永遠記得那天的感動,「突然覺得自己好像不一樣了!」,彷彿一個新生命正要開始,在中原他找到了生命中最重要的寶藏、找到人生的方向。

(圖)林政鞍表示,在中原合唱團透過服務、透過人際關係互動,他找到自信心

林政鞍表示,在中原合唱團透過服務、透過人際關係互動,他找到自信心,因為喜愛合唱團,所以決定留在中原醫工念研究所,而這份愛也從社團擴散到系上,對於栽培他的醫工系,他懷抱感恩的心情,很多想法慢慢反饋回來。

林政鞍的指導教授-醫工系講座教授張恒雄無疑是啟蒙林政鞍研究生涯的關鍵人物,他為林政鞍爭取經費補助到德國短期進修兩個月,接受慕尼黑大學教授巴拉克指導,而後又推薦林政鞍申請科技部與德國學術交流總署聯合提供的「三明治獎學金」計畫,國際化的歷練,使林政鞍的研究更上層樓。

張恒雄稱讚這位愛徒的求學態度極佳:「『態度』應該是政鞍成功的關鍵。」張恒雄是中原物理系畢業校友,為母校無私奉獻的精神深深影響到林政鞍,他常跟學生說:「只要從中原大學畢業,將來不管走到哪裡,身上流的血就是中原的,一定要為母校做更多的付出。」讀書時期就跟著張恒雄協助學校行政事務的林政鞍(張恒雄曾任校友室主任、研發處研發長) ,看到老師如何為中原付出,上行下效,林政鞍也期許自己能為醫工系做些什麼。

(圖)還是大學新鮮人的林政鞍跟著合唱團學長姊及教職員一起登上國家音樂廳舞台

愛是一種能量,需要被澆灌

「傳承」是中原大學很重要的校園文化,老師對學生的傳承,學長姐對學弟妹的傳承,好的價值與文化,代代相傳。剛回系上教書時,婁世亮老師提醒他:「要把老師的工作當作『志業』,不是『職業』」,並鼓勵他把中原合唱團的經驗帶到系上成立醫工合唱團,從此,在每年校牧室舉辦的合唱團比賽中,總可看到林政鞍帶著學生出賽的畫面,他也希望學弟妹能從歌唱中找到自信與團隊榮譽感。

「個人與群體的平衡」是全人教育重要精神之一,林政鞍鼓勵學生多參與活動,增加與人的互動,在個人專業之外也看見團隊合作的重要性。林政鞍說,年輕人在大學階段非常重要,需要朋友、需要很多課業以外的活動,成立合唱團目的不在得獎,而是希望讓學生有凝聚的地方,大學生活就有一些話題,在他們年輕的生命中留下印記。

林政鞍表示,學校教育真的很重要,學校、老師有責任把每一個學生的人格特質培養起來,不只是專業,要包含各個面向,可能是成績單裡面看不到的,「沒有培養好,我們就失職」林政鞍如此看重自己的使命,他希望能幫助學生知道自己是誰,生命要為什麼而戰,活出光采。

中原學生不一定最會讀書,但五育均衡發展,尤其特別重視體育活動。醫工系也以爭取精神總錦標為最高榮譽,第一屆學生就拿下精神總錦標,成為歷屆系友凝聚向心力的指標。林政鞍說,很多學生的回憶在團隊合作,透過這些活動,培養出學生不一樣的領導氣質。

(圖)「個人與群體的平衡」是全人教育重要精神之一,林政鞍鼓勵學生多參與活動

「愛是一種能量,需要被澆灌」林政鞍說,當愛臨到頭上,學生會有感覺,讓學生從小愛變成大愛,畢業後自然願意關心母校,同時也會把這份正能量帶到社會,影響人群。

 擘劃卓越醫工願景  合力推動大願基金

今年剛滿40歲的林政鞍,不時問自己如果在中原還有25年,還要做些什麼?常會思考:「以前人家給我,現在我要怎麼樣給回去?」發現想做的事情越來越多。

2015年中原醫工創系43周年,林政鞍草擬一份「卓越醫工大願基金」募款計畫,洋洋灑灑七千多字,經過與系主任蔡育秀、張恒雄及婁世亮等多位老師討論下出爐,最後獲得系務會議通過定案,邀請師生系友共同實現擴展中原醫工的未來。

(圖) 擘劃卓越醫工願景  合力推動大願基金

「卓越醫工大願基金」募款計畫封面印著中原醫工創辦人韓偉院長的畫像,韓偉院長說過:「我們必須能承擔一些自己不喜歡做卻一定要做的事,不是只做自己喜歡做的事,還必須盡心盡力做一個負責任的人。」林政鞍試著從韓偉院長的高度思考,如果自己是韓偉院長會做哪些事情?如何能為下一代醫工人打下更好的基礎,因此有了下列十大願景的構想:

第一大願:尊師重道 願(尊師)

第二大願:五育均衡 願(全人)

第三大願:承先啟後 願(精進)

第四大願:教育扎根 願(教育)

第五大願:研究深根 願(研發)

第六大願:招生無憂 願(覓才)

第七大願:特色醫工 願(特色)

第八大願:雪中送炭 願(薪火)

第九大願:校友凝聚 願(團結)

第十大願:問鼎卓越 願(攻頂)

這十大願景以感恩、傳承、凝聚、卓越再造為主軸,第一大願尊師重道:「一日為師,終生為父,點水之恩,湧泉以報。」懷著感恩的精神,為了讓醫工再造,希望十大願景能深植每位醫工人的心中,除了捐助奉獻,也開放師生系友發想,凡符合各願景宗旨,均可提出規劃構想,經過審查委員會審查同意,就有機會付諸實現,逐步落實中原大學與醫工系整體教育研究之發展目標。

例如為了推動五育均衡及招生無憂大願目標,婁世亮老師生前草擬「醫工亮點獎助金」辦法,鼓勵五育均衡的學生留在系上念研究所。招生好,研究就有機會好,每個願景環環相扣,以「卓越醫工人培育」為最終目標。

千人萬磚  從內而外改變環境

(圖)千人萬磚  從內而外改變環境

林政鞍說:「十年磨一劍,若能結合系友『千人萬磚,拋磚引玉』的力量,在上帝的祝福下,必能擴張中原醫工的境界,大願必成。」初期鼓勵系友以長期、小額捐款的方式累積奉獻金額。

林政鞍不諱言現在的教育大環境太重視績效,很多表面看不到卻很重要的東西往往被忽略了。「很多事情沒辦法扭轉,只好『從內而外』,走應該走的路」期望捐款收入能夠穩定,才能為系上做更長遠、更有系統的規劃,他說:「學弟妹好、系友就好」,將來這些人才會流動至業界,產生循環效應,期能更加凝聚系友力量,提供醫工系及學弟妹更豐富資源,厚實中原醫工的教育實力。

「愛」是一切的根本

除了教學與服務,林政鞍不忘持續精進自己的研發能力。「螢光金奈米團簇」研究未來可廣泛應用於生物光電及生物醫學,特別是在幹細胞治療與癌症系統。此外,他與研發團隊和天晟醫院、署立桃園醫院合作,積極研發能診斷疾病、或癒合傷口、或治療退化性關節炎等具市場價值的奈米金醫療用品。他的研究論文發表於國際知名期刊,甚至被選為封面論文,文章下載率名列前茅,研究前景看好。

「愛是教育的主導力量」是中原大學教育理念之一,林政鞍也相信,「愛」是根,他希望能讓學弟妹、這些未來的校友能把愛母校變成習慣,覺得中原好是他的責任,將來有能力就會感恩回饋,若愛中原變成習慣,那力量會很大,這社會也是一樣,把所有人當成自己親生父母去對待,愛一直在轉換,這個光可以照出去,溫暖別人照亮社會。 

林政鞍表示,無論時代如何變遷、科技如何發達,教育的本質是不會改變的,有價值的東西要堅持。早期系友在資源貧乏的環境下受教育最後仍然成功,原因是教育的本質在他們身上留下印記,他們帶著這些印記走到各行業,發光發熱,活出自己的影響力,傳承中原大學的愛與價值。

(圖)「愛是教育的主導力量」是中原大學教育理念之一,林政鞍也相信,「愛」是根

更多新聞